于汉超坦言双膝七次手术最煎熬的是心理,足球生涯的坚韧与重生
添加时间:2025-10-25
在职业足球的世界里,伤病是运动员最熟悉的“对手”,但很少有人像于汉超这样,与伤痛进行了如此漫长的斗争,这位37岁的老将在一次访谈中透露,自己的右膝经历过六次手术,左膝也有一次手术经历,而最令他煎熬的并非身体上的疼痛,而是心理上的反复折磨,这番坦诚的分享,不仅揭开了职业运动员光环背后的阴影,更展现了他在逆境中的坚韧与对足球不变的热爱。
伤病的阴影:从第一次手术到漫长的康复
于汉超的膝盖问题始于职业生涯早期,2010年,他首次因右膝半月板损伤接受手术,当时他年仅23岁,这只是漫长斗争的开始,随后的十年间,右膝接连遭遇韧带撕裂、软骨磨损等复杂问题,迫使他一次次走上手术台,左膝的问题则在2018年浮现,一次激烈的联赛对抗后,他被诊断为膝关节积液合并韧带损伤,不得不接受首次左膝手术。
“每次手术后的康复都像一场马拉松,而每次你以为快到终点时,新的问题又会出现。”于汉超回忆道,最艰难的一次康复发生在2021年,右膝第六次手术后,他一度无法独立行走,康复师甚至警告他“可能再也无法回到赛场”,凭借顽强的意志和科学的训练,他不仅重返绿茵场,还在2023赛季贡献了关键进球,帮助球队保级成功。
心理战:从自我怀疑到重拾信念
尽管身体上的疼痛难以忍受,但于汉超强调,心理层面的挑战才是真正的“魔鬼”,他坦言,多次手术让他一度陷入自我怀疑:“每次躺在病床上,我都会问自己:还能继续吗?这样的坚持值得吗?”尤其是在2020年,因伤病缺席关键比赛后,外界对他的质疑声浪高涨,他甚至考虑过提前退役。
“最折磨的是那种无力感,”于汉超说,“你明明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,但身体就是不听话。”为了克服心理障碍,他接受了专业心理辅导,并通过阅读和冥想调整心态,他还特别感谢家人和队友的支持:“他们从未放弃我,这让我明白,足球不仅是竞技,更是与所有人共同面对困难的旅程。”
科学与坚持:现代医疗如何支撑他的生涯
于汉超的案例也反映了现代运动医学的进步,他的每次手术都结合了关节镜微创技术、干细胞疗法等前沿手段,康复计划则融合了物理治疗、营养调控和心理干预,医疗团队为他定制了“周期性负荷管理”方案,确保他在训练中避免过度损耗。

“科技延长了我的职业生涯,”于汉超感慨道,“但再好的技术也替代不了个人的坚持。”他透露,自己至今仍保持每天两小时的康复训练,包括水下跑步和核心肌群强化,“这些习惯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。”
老将的价值:经验与领导力的传承
尽管伤病频发,于汉超在球队中的作用始终不可替代,教练组评价他“用脑子踢球”,年轻球员则视他为精神领袖,2024赛季,他多次在关键时刻替补登场,通过精准传球和冷静射门扭转战局,一位队友表示:“超哥的经历本身就是一堂课,他教会我们如何面对挫折。”
于汉超自己也致力于提携后辈,他定期与青年队球员分享经验,强调“心理韧性比技术更重要”,他的故事正逐渐超越足球领域,成为体育励志的范例。
未来展望:不设限的足球人生
对于未来,于汉超并未设定明确的退役时间表。“只要身体允许,我就会继续踢下去,”他说,“足球是我的生命,而生命从来不是由伤病定义的。”他计划在退役后投身青少年足球培训,尤其关注运动员的心理健康问题。
他的经历也引发了行业对运动员保障的反思,近年来,国内俱乐部逐步加强医疗团队建设,并引入长期伤病保险,但心理支持体系仍待完善,于汉超的坦诚发声,或许将推动这一领域的进步。

七次手术,无数个康复的日夜,于汉超用半生诠释了何为“坚韧”,他的故事不仅属于足球,更属于每一个在逆境中寻找光明的普通人,当被问及想对年轻时的自己说什么时,他笑了笑:“告诉他,一切值得。”